瀏覽代碼

redis学习完毕

seamew 3 年之前
父節點
當前提交
8488f70926
共有 42 個文件被更改,包括 1320 次插入7 次删除
  1. 2 0
      linux/linux服务器配置/centos网络配置.md
  2. 23 4
      云原生/K8S/16.强制删除ns.md
  3. 1 1
      后端/Spring/SpringBoot/springboot.md
  4. 51 0
      后端/redis/1.redis数据结构原理.md
  5. 89 0
      后端/redis/2.redis持久化与集群机制.md
  6. 96 0
      后端/redis/3.redis淘汰策略和事务.md
  7. 47 0
      后端/redis/4.基于redis实现分布式锁.md
  8. 96 0
      后端/redis/5.redis哨兵模式.md
  9. 86 0
      后端/redis/6.Redis Cluster集群.md
  10. 45 0
      后端/redis/7.布隆过滤器.md
  11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1363376-20210622212732123-1297981656.png
  12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20200513215523258.png
  13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1146275.png
  14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2710826.png
  15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3755786.png
  16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3759533.png
  17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3925266.png
  18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4417240.png
  19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11752.png
  20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41092.png
  21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49697.png
  22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61122696.png
  23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61138514.png
  24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1507939.png
  25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1518945.png
  26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1521608.png
  27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2007648.png
  28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2042159.png
  29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3051951.png
  30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3115865.png
  31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64337367.png
  32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64434639.png
  33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64601716.png
  34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64627927.png
  35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44243791.png
  36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55302372.png
  37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61015869.png
  38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62257224.png
  39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62300489.png
  40. 二進制
      后端/redis/assets/watermark,type_ZmFuZ3poZW5naGVpdGk,shadow_10,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N1MjIzMTU5NTc0Mg==,size_16,color_FFFFFF,t_70.png
  41. 782 0
      后端/redis/redis.md
  42. 2 2
      大数据/kafka/1.kafka笔记.md

+ 2 - 0
linux/linux服务器配置/centos网络配置.md

@@ -58,8 +58,10 @@ yum install wget -y
 mv /etc/yum.repos.d/CentOS-Base.repo /etc/yum.repos.d/CentOS-Base.repo.bak
 # 2.下载
 wget -O /etc/yum.repos.d/CentOS-Base.repo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repo/Centos-7.repo
+yum install -y epel-release
 # 或者
 curl -o /etc/yum.repos.d/CentOS-Base.repo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repo/Centos-7.repo
+yum install -y epel-release
 # 3.清理缓存
 yum clean all     # 清除系统所有的yum缓存
 yum makecache     # 生成yum缓存

+ 23 - 4
云原生/K8S/16.强制删除ns.md

@@ -1,10 +1,29 @@
-```
+```shell
 kubectl delete ns --grace-period=0 –force 
 
-kubectl get namespace <terminating-namespace> -o json >tmp.json
+kubectl get namespace kube-system -o json >tmp.json
 
 kubectl proxy
 
-curl -k -H "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" -X PUT --data-binary @tmp.json http://127.0.0.1:8001/api/v1/namespaces/istio-system/finalize
+curl -k -H "Content-Type: application/json" -X PUT --data-binary @tmp.json http://127.0.0.1:8001/api/v1/namespaces/kube-system/finalize
+
+kubectl -n kube-system  get pods | grep Evicted |awk '{print$1}'|xargs kubectl -n argo delete pods
+```
+
+```shell
+kubeadm reset -f
+modprobe -r ipip
+lsmod
+rm -rf ~/.kube/
+rm -rf /etc/kubernetes/
+rm -rf /etc/systemd/system/kubelet.service.d
+rm -rf /etc/systemd/system/kubelet.service
+rm -rf /usr/bin/kube*
+rm -rf /etc/cni
+rm -rf /opt/cni
+rm -rf /var/lib/etcd
+rm -rf /var/etcd
+yum clean all
+yum remove kube*
+```
 
-```

+ 1 - 1
后端/Spring/SpringBoot/springboot.md

@@ -1441,7 +1441,7 @@ If you want to take complete control of Spring MVC, you can add your own @Config
 
 我们来仔细对照,看一下它怎么实现的,它告诉我们SpringBoot已经帮我们自动配置好了SpringMVC,然后自动配置了哪些东西呢?
 
-## 7.2、ContentNegotiatingViewResolver 内容协商视图解析器**
+## 7.2、ContentNegotiatingViewResolver 内容协商视图解析器
 
 自动配置了ViewResolver,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SpringMVC的视图解析器;
 

+ 51 - 0
后端/redis/1.redis数据结构原理.md

@@ -0,0 +1,51 @@
+## Redis缓存框架基本介绍
+
+Redis 是完全开源免费的,是一个高性能的key-value数据库,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数据库
+
+Redis、Memcache、Tair(淘宝自研发)
+
+Redis的官网:https://redis.io/
+
+内存数据库(nosql数据库)、mysql、sqlserver
+
+关系数据库存放在硬盘中 查询实现io操作
+
+非关系数据库 Redis 持久化机制 淘汰策略
+
+Jvm内置缓存框架 ECACH os cache
+
+## Redis的应用场景
+
+1. Token令牌的生成
+
+2. 短信验证码Code
+
+3. 缓存查询数据
+
+4. 网页计数器
+
+5. 分布式锁
+
+6. 延迟操作
+
+## Redis单线线程模型
+
+首先Redis官方是没有windows版本的,只有redis版本
+
+Redis的底层采用Nio中的多路IO复用的机制,能够非常好的支持这样的并发,从而保证线程安全问题;
+
+Redis单线程,也就是底层采用一个线程维护多个不同的客户端io操作。
+
+但是Nio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实现的方式有所不同,在我们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select实现轮训时间复杂度是为o(n),而且还存在空轮训的情况,效率非常低, 其次是默认对我们轮训的数据有一定限制,所以支持上万的tcp连接是非常难。
+
+所以在linux操作系统采用epoll实现事件驱动回调,不会存在空轮训的情况,只对活跃的 socket连接实现主动回调这样在性能上有大大的提升,所以时间复杂度是为o(1)
+
+注意:windows操作系统是没有epoll,只有linux系统才有epoll
+
+所以为什么nginx、redis都能够非常高支持高并发,最终都是linux中的IO多路复用机制epoll
+
+Redis底层采用nio epoll实现
+
+## redis默认情况下分成16个库
+
+**总结**:Redis实例默认建立了16个db,由于不支持自主进行数据库命名所以以dbX的方式命名。默认数据库数量可以修改配置文件的database值来设定。对于db正确的理解应为“命名空间”,多个应用程序不应使用同一个Redis不同库,而应一个应用程序对应一个Redis实例,不同的数据库可用于存储不同环境的数据。最后要注意,Redis集群下只有db0,不支持多db。

+ 89 - 0
后端/redis/2.redis持久化与集群机制.md

@@ -0,0 +1,89 @@
+## Redis持久化机制
+
+ Redis因为某种原因的情况下宕机之后,数据是不会丢失的。
+
+原理就是持久化
+
+EHCACHE
+
+大部分的缓存框架都会基本功能淘汰策略、持久机制
+
+Redis的持久化的机制有两种:aof、rdb(默认)
+
+## 全量同步与增量同步的区别
+
+全量同步:就是每天定时(避开高峰期)或者采用一个周期实现将数据拷贝到一个地方也就是Rdb存储。
+
+增量同步:比如采用对行为的操作实现对数据的同步,也就是AOF。
+
+全量与增量的比较:增量同步比全量同步更加消耗服务器的内存,但是能够更加的保证数据的同步。
+
+ 
+
+ 
+
+## RDB与AOF实现持久化的区别
+
+Redis提供了两种持久化的机制,分别为RDB、AOF实现,RDB采用定时(全量)持久化机制,但是服务器因为某种原因宕机后可能数据会丢失,AOF是基于数据日志操作实现的持久化,所以AOF采用增量同步的方案。
+
+ 
+
+Redis已经帮助我默认开启了rdb存储。
+
+ 
+
+## Redis的RDB与AOF同步配置
+
+## RDB
+
+Redis默认采用rdb方式实现数据的持久化,以快照的形式将数据持久化到磁盘的是一个二进制的文件dump.rdb, 在redis.conf文件中搜索“dump.rdb “。
+
+![image-20220519150111752](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11752.png)
+
+Redis会将数据集的快照dump到dump.rdb文件中。此外,我们也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修改Redis服务器dump快照的频率,在打开6379.conf文件之后,我们搜索save,可以看到下面的配置信息:
+
+save 900 1  #在900秒(15分钟)之后,如果至少有1个key发生变化,则dump内存快照。
+
+save 300 10  #在300秒(5分钟)之后,如果至少有10个key发生变化,则dump内存快照。
+
+save 60 10000 #在60秒(1分钟)之后,如果至少有10000个key发生变化,则dump内存快照。
+
+![image-20220519150141092](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41092.png)
+
+如果直接替RDB 文件的时候就可能会出现突然断电等问题而导致RDB 文件还么有保存完整就突然关机,从而导致数据的丢失,可以手动将每次生成的RDB 文件进行备份,这样可以最大化保存历史数据。
+
+ 
+
+## Aof
+
+在Redis的配置文件中存在三种同步方式,它们分别是:
+
+appendfsync always   #每次有数据修改发生时都会写入AOF文件,能够保证数据不丢失,但是效率非常低。
+
+appendfsync everysec #每秒钟同步一次,可能会丢失1s内的数据,但是效率非常高。
+
+appendfsync no     #从不同步。高效但是数据不会被持久化。
+
+直接修改redis.conf中 appendonly yes
+
+建议最好还是使用everysec 既能够保证数据的同步、效率也还可以。
+
+everysec有缓冲区操作,效率偏高
+
+ 
+
+Aof是以执行命令的形式实现同步
+
+![image-20220519150149697](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49697.png)
+
+## MySQL与Redis一致性解决同步问题
+
+方式1:直接清除Redis的缓存,重新读取数据库即可
+
+方式2:使用mq异步订阅mysql binlog实现增量同步
+
+方式3:使用alibaba的canal
+
+ 
+
+ 

+ 96 - 0
后端/redis/3.redis淘汰策略和事务.md

@@ -0,0 +1,96 @@
+## Redis内存淘汰策略
+
+将Redis用作缓存时,如果内存空间用满,就会自动驱逐老的数据。
+
+### Redis六种淘汰策略
+
+- `noeviction`:当内存使用达到阈值的时候,执行命令直接报错 
+
+- `allkeys-lru`:在所有的key中,优先移除最近未使用的key。(推荐)
+
+- `volatile-lru`: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,优先移除最近未使用的key。
+
+- `allkeys-random`:在所有的key中,随机移除某个key。
+
+- `volatile-random`: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,随机移除某个key。
+
+- `volatile-ttl`: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,具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。
+
+### 如何配置Redis淘汰策略
+
+在redis.conf文件中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+
+设置Redis 内存大小的限制,我们可以设置maxmemory <bytes>,
+
+![image-20220519161122696](assets/image-20220519161122696.png)
+
+当数据达到限定大小后,会选择配置的策略淘汰数据
+
+比如:maxmemory 300mb。
+
+通过配置  设置Redis的淘汰策略。
+
+比如:maxmemory-policy volatile-lru
+
+ ![image-20220519161138514](assets/image-20220519161138514.png)
+
+## Redis中的自动过期机制
+
+实现需求:处理订单过期自动取消,比如下单30分钟未支付自动更改订单状态
+
+实现方案1:
+
+1. 使用Redis Key自动过期出发事件通知
+
+```shell
+原理:
+1. 创建订单的时候绑定一个订单的token, 存放在redis中(有效期30分钟)
+2. key=token value就是订单id
+3. 对该key绑定过期事件回调,执行回调方法:传递key
+```
+
+2. 使用定时任务30分钟后检查
+
+3. 按照每分钟轮训检查
+
+### 使用Redis Key自动过期机制
+
+当我们的key失效时,可以执行我们的客户端回调监听的方法。
+
+需要在Redis中配置:
+
+```shell
+notify-keyspace-events "Ex"
+```
+
+## Redis事务操作
+
+```shell
+# watch 可以监听一个或者多个key,在提交事务之前是否有发生了变化 如果发生边了变化就不会提交事务,没有发生变化才可以提交事务 版本号码 乐观锁
+watch name
+# Multi开启事务
+multi
+set name xiaoxiao
+# EXEC提交事务
+exec
+# 取消提交事务
+Discard
+```
+
+>  注意:Redis官方是没有提供回滚方法,值提供了取消事务。
+>
+>  Redis中本身就是单线程的能够保证线程安全问题。
+
+## 思考:Redis与Mysql中的事务有那些区别?
+
+**mysql:** 
+
+* mysql实现事务,是基于undo/redo日志
+* undo记录修改前状态,rollback基于undo日志实现
+* redo记录修改后的状态,commit基于redo日志实现
+* 在mysql中无论是否开启事务,sql都会被立即执行并返回执行结果,只是事务开启后执行后的状态只是记录在redo日志,执行commit之后,数据才会被写入磁盘
+
+ **redis:**
+* redis实现事务,是基于commands队列
+* 如果没有开启事务,command将会被立即执行并返回执行结果,并且直接写入磁盘
+* 如果事务开启,command不会被立即执行,而是排入队列,并返回排队状态(具体依赖于客户端(例如:spring-data-redis)自身实现)。调用exec才会执行commands队列

+ 47 - 0
后端/redis/4.基于redis实现分布式锁.md

@@ -0,0 +1,47 @@
+# Redis实现分布式锁
+
+***
+
+## 什么是分布式锁?
+
+本地锁:在多个线程中,保证一个线程执行
+
+分布锁:在分布式jvm中,保证只有一个线程执行
+
+## 分布式锁实现方案
+
+* 基于数据库方式实现
+* 基于zk方式实现
+* 基于redis方式实现
+
+## 分布式锁的应用场景有那些
+
+1. 分布式任务调度平台保证任务的幂等性。
+
+2. 分布式全局id的生成
+
+## Redis分布式锁实现思路---单机
+
+Redis实现分布式锁基于SetNx命令,因为在Redis中key是保证是唯一的。所以当多个线程同时的创建setNx时,只要谁能够创建成功谁就能够获取到锁。
+
+Set 命令 每次set时,可以修改原来旧值;
+
+SetNx命令 每次SetNx检查该 key是否已经存在,如果已经存在的话不会执行任何操作。返回为0 如果已经不存在的话直接新增该key。
+
+1:新增key成功 0 失败
+
+获取锁的时候:当多个线程同时创建SetNx k,只要谁能够创建成功谁就能够获取到锁。
+
+释放锁:可以对该key设置一个有效期可以避免死锁的现象。
+
+> 在提交事务的时候可以检查锁是否已经超时(就是endtime-strattime),进行手动回滚
+
+## 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思路
+
+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核心采用临时节点+事件通知,因为zk节点路径是保证全局唯一的,当多个线程同时创建该临时节点,只要谁能够创建成功谁就能够获取到锁。 
+
+获取锁:当多个线程同时创建该临时节点,只要谁能够创建成功谁就能够获取到锁。
+
+释放锁:关闭当前Session连接,自动的删除当前的zk节点路径,其他线程重新进入到获取锁阶段。
+
+ 

+ 96 - 0
后端/redis/5.redis哨兵模式.md

@@ -0,0 +1,96 @@
+# Redis集群高可用环境
+
+***
+
+## Redis主从复制
+
+基本概念:
+
+单个Redis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宕机的话,可能会导致Redis服务不可用,可以使用主从复制实现一主多从,主节点负责写的操作,从节点负责读的操作,主节点会定期将数据同步到从节点中,保证数据一致性的问题。
+
+![image-20220520151507939](assets/image-20220520151507939.png)
+
+![image-20220520151521608](assets/image-20220520151521608.png)
+
+## 主从复制数据同步的过程--首次全量,后面增量
+
+1. Redis从节点向主节点建立socket长连接
+
+2. Redis采用全量或者增量的形式将数据同步给从节点
+
+ 从Redis2.8版本以后  过程采用增量和全量同步
+
+全量复制:一般用于在初次的复制场景(从节点与主节点一次建立),发送二进制rdb文件
+
+增量复制:网络出现问题,从节点再次连接主节点时,主节点补发缺少的数据,每次数据增量同步,使用aof日志文件进行同步
+
+
+
+## 主从复制存在那些缺陷 
+
+传统的一主多从效率偏低,建议使用树状模型
+
+如果主节点存在了问题,整个Redis环境是不可以实现写的操作,需要人工更改配置变为主操作
+
+如何解决该问题:使用哨兵机制可以帮助解决Redis集群主从选举策略。
+
+
+
+## 哨兵机制原理--哨兵之监听master,不监听slave
+
+1. 哨兵机制每隔10s(可以配置)时间只需要配置监听我们的主节点就可以获取当前整个Redis集群的环境列表,采用info 命令形式。因为这个info可以知道你的从节点信息,递归调用直到没有从节点为止
+2. 哨兵不建议是单机的,最好每个Redis节点都需要配置哨兵监听。
+3. 哨兵集群原理是如何:多个哨兵都执行同一个主的master节点,订阅到相同都通道,有新的哨兵加入都会向通道中发送自己服务的信息,该通道的订阅者可以发现新哨兵的加入,随后相互建立长连接。
+4. Master的故障发现:单个哨兵会向主的master节点发送ping的命令,如果master节点没有及时的响应,哨兵会认为该master节点为“主观不可用状态”会发送给其他都哨兵确认该Master节点是否不可用,当前确认的哨兵节点数(别人确定他,自己不能投给自己)>=quorum(可配置),会实现重新选举。
+
+> 只能解决选举问题,不能解决主从复制问题 
+>
+> **redis哨兵会修改配置文件,底层原理**
+>
+> 挂掉的节点,他不会修改redis.conf配置文件。但是也会修改哨兵的配置文件
+
+# Redis安全控制
+
+## 缓存穿透--没有key
+
+产生的背景:
+
+缓存穿透是指使用不存在的key进行大量的高并发查询,导致缓存无法命中,每次请求都要都要穿透到后端数据库查询,使得数据库的压力非常大,甚至导致数据库服务压死;
+
+解决方案:
+
+1. 接口层实现api限流、用户授权、id检查等;
+2. 从缓存和数据库都取不到数据的话,一样将数据库空值放入缓存中,设置30s有效期避免使用同一个id对数据库攻击压力大;
+3. 布隆过滤器
+
+## 缓存击穿--单个key
+
+产生背景:
+
+在高并发的情况下,当一个缓存key过期时,因为访问该key请求较大,多个请求同时发现缓存过期,因此对多个请求同时数据库查询、同时向Redis写入缓存数据,这样会导致数据库的压力非常大;
+
+解决方案:
+
+1. 使用分布式锁
+
+保证在分布式情况下,使用分布式锁保证对于每个key同时只允许只有一个线程查询到后端服务,其他没有获取到锁的权限,只需要等待即可;这种高并发压力直接转移到分布式锁上,对分布式锁的压力非常大。
+
+2. 使用本地锁
+
+使用本地锁与分布式锁机制一样,只不过分布式锁适应于服务集群、本地锁仅限于单个服务使用。
+
+3. 软过过期 
+
+设置热点数据永不过期或者异步延长过期时间;
+
+4. 布隆过滤器
+
+ 
+
+## 缓存雪崩--多个key
+
+缓存雪崩指缓存服务器重启或者大量的缓存集中在某个时间段失效,突然给数据库产生了巨大的压力,甚至击垮数据库的情况。
+
+解决思路:对不用的数据使用不同的失效时间,加上随机数
+
+ 

+ 86 - 0
后端/redis/6.Redis Cluster集群.md

@@ -0,0 +1,86 @@
+# Redis Cluster集群
+
+***
+
+## 传统Redis集群存在那些问题
+
+1. Redis哨兵集群模式,每个节点都保存全量同步数据,冗余的数据比较多;
+2. 只能允许一个主节点
+3. 中心化模式
+
+而在Redis Cluster模式中集群中采用分片集群模式,可以减少冗余数据,缺点就是构建该集群模式成本非常高。
+
+* 去中心化模式
+
+ 
+
+## 传统RedisCluster集群的原理
+
+ 
+
+Redis3.0开始官方推出了集群模式 RedisCluster,原理采用hash槽的概念,预先分配16384个卡槽,并且将该卡槽分配给具体服务的节点;
+
+通过key进行**crc16(key)%16384**获取余数,余数就是对应的卡槽的位置,一个卡槽可以存放多个不同的key,从而将读或者写转发到该卡槽的服务的节点。 最大的有点:动态扩容、缩容。
+
+1. 为每个server节点部署从节点,保证高可用
+2. 一个卡槽可以分配不同的key
+3. 可以通过重定向来找到对应的server
+4. 卡槽(数据库的具体分表)其实就是服务器位置的标识符,从而实现数据均摊存放
+5. 动态的实现扩容和缩容
+
+```shell
+# 自动分配卡槽
+redis-cli --cluster create  192.168.245.20:7000  192.168.245.20:7001  192.168.245.20:7002  192.168.245.20:7003  192.168.245.20:7004  192.168.245.20:7005  --cluster-replicas 1
+# 默认不转发,应该使用集群模式连接
+# 修改为Redis的集群方式连接
+redis-cli -h 192.168.245.20 -p 7000 -c
+```
+
+
+
+![image-20220522144243791](assets/image-20220522144243791.png)
+
+## 扩容
+
+如果我们新增一个节点,我们需要重新分配卡槽。数据会一起迁移到主节点
+
+```shell
+redis-cli --cluster add-node  新增集群地址:端口  集群中已经存在的任意一台连接地址:端口 
+redis-cli --cluster add-node 192.168.245.20:7006   192.168.245.20:7000  
+```
+
+![image-20220522155302372](assets/image-20220522155302372.png)
+
+> **原因:redis配置文件复用,但是数据不同步**
+>
+> **解决办法:将rdb文件和aof文件改个名字**
+
+![image-20220522161015869](assets/image-20220522161015869.png)
+
+**分配卡槽**
+
+```shell
+# 扩容从节点:
+redis-cli --cluster add-node   192.168.245.20:7007  192.168.245.20:7000  --cluster-slave   --cluster-master-id  583ad82a8582733f278d1afb740dd3a5ca89c6ef
+# 如何分配卡槽节点
+redis-cli --cluster reshard  192.168.245.20:7000
+# 输入需要接受的id
+
+```
+
+![image-20220522162300489](assets/image-20220522162300489.png)
+
+## RedisCluster master宕机效果
+
+如果master宕机之后,会自动的在从节点会顺利的选为主节点;当原来的主节点在恢复启动的时候会变为从节点;
+
+## RedisCluster集群模式缩容节点
+
+```shell
+redis-cli --cluster  reshard  192.168.245.20:7000  --cluster-from   需要缩容的卡槽节点  --cluster-to  接受卡槽的节点  --cluster-slots 4096
+
+
+redis-cli --cluster  reshard  192.168.245.20:7000  --cluster-from   9299bfa1bb47dc7d53ed737f32bd0630ff5c8136  --cluster-to bdd488f3e42b2b05649856c9d59e2fc8acec7ed1  --cluster-slots 4096
+
+```
+

+ 45 - 0
后端/redis/7.布隆过滤器.md

@@ -0,0 +1,45 @@
+# 基于布隆过滤器解决缓存穿透问题
+
+## 缓存穿透
+
+产生的背景:
+
+缓存穿透是指使用不存在的key进行大量的高并发查询,导致缓存无法命中,每次请求都要都要穿透到后端数据库查询,使得数据库的压力非常大,甚至导致数据库服务压死;
+
+解决方案:
+
+1. 接口层实现api限流、用户授权、id检查等;
+
+2. 从缓存和数据库都取不到数据的话,一样将数据库空值放入缓存中,设置30s有效期避免使用同一个id对数据库攻击压力大;
+
+## 布隆过滤器基本介绍
+
+布隆过滤器适用于判断某个数据是否在集合中存在,不一定百分百准备, Bloom Filter基本实现原理采用位数组与联合函数一起实现;
+
+### 什么是布隆过滤器呢?
+
+ 
+
+HashMap? 检测该key是否存在 原理:先计算对应的key存放到数组的
+
+Index? O(1)
+
+就是使用hashmap存放redis的key
+
+ 
+
+### 布隆过滤器 作用:
+
+ 
+
+布隆过滤器适用于判断一个元素在集合中是否存在,但是可能会存在误判的问题。
+
+实现的原理采用二进制向量数组和随机映射hash函数。
+
+ 
+
+ 
+
+布隆过滤器为什么会产生冲突 ,会根据key计算hash值,可能与布隆过滤器中存放的元素hash产生冲突都是为1,布隆可能会产生误判可能存在。
+
+如何解决这个问题:二进制数组长度设置比较大,可以减少布隆误判的概率。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1363376-20210622212732123-1297981656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20200513215523258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1146275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2710826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3755786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3759533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3925266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8104417240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11752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41092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50149697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61122696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19161138514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1507939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1518945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1521608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2007648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2042159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3051951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53115865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64337367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64434639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64601716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0164627927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44243791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55302372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61015869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62257224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image-20220522162300489.png


二進制
后端/redis/assets/watermark,type_ZmFuZ3poZW5naGVpdGk,shadow_10,text_aHR0cHM6Ly9ibG9nLmNzZG4ubmV0L3N1MjIzMTU5NTc0Mg==,size_16,color_FFFFFF,t_70.png


+ 782 - 0
后端/redis/redis.md

@@ -1130,3 +1130,785 @@ string
 (integer) 4
 ```
 
+# 事务
+
+Redis的单条命令是保证原子性的,但是redis事务不能保证原子性
+
+> Redis事务本质:一组命令的集合。
+>
+> ----------------- 队列 set set set 执行 -------------------
+>
+> 事务中每条命令都会被序列化,执行过程中按顺序执行,不允许其他命令进行干扰。
+>
+> - 一次性
+> - 顺序性
+> - 排他性
+>
+> ------
+>
+> 1. Redis事务没有隔离级别的概念
+> 2. Redis单条命令是保证原子性的,但是事务不保证原子性!
+
+## Redis事务操作过程
+
+- 开启事务(`multi`)
+- 命令入队
+- 执行事务(`exec`)
+
+所以事务中的命令在加入时都没有被执行,直到提交时才会开始执行(Exec)一次性完成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multi # 开启事务
+OK
+127.0.0.1:6379> set k1 v1 # 命令入队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set k2 v2 # ..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get k1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set k3 v3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keys *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exec # 事务执行
+1) OK
+2) OK
+3) "v1"
+4) OK
+5) 1) "k3"
+   2) "k2"
+   3) "k1"
+```
+
+取消事务(`discurd`)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multi
+OK
+127.0.0.1:6379> set k1 v1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set k2 v2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DISCARD # 放弃事务
+OK
+127.0.0.1:6379> EXEC 
+(error) ERR EXEC without MULTI # 当前未开启事务
+127.0.0.1:6379> get k1 # 被放弃事务中命令并未执行
+(nil)
+```
+
+## 事务错误
+
+代码语法错误(编译时异常)所有的命令都不执行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multi
+OK
+127.0.0.1:6379> set k1 v1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set k2 v2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error k1 # 这是一条语法错误命令
+(error) ERR unknown command `error`, with args beginning with: `k1`, # 会报错但是不影响后续命令入队 
+127.0.0.1:6379> get k2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EXEC
+(error) EXECABORT Transaction discarded because of previous errors. # 执行报错
+127.0.0.1:6379> get k1 
+(nil) # 其他命令并没有被执行
+```
+
+代码逻辑错误 (运行时异常) **其他命令可以正常执行 ** >>> 所以不保证事务原子性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multi
+OK
+127.0.0.1:6379> set k1 v1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set k2 v2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INCR k1 # 这条命令逻辑错误(对字符串进行增量)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get k2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exec
+1) OK
+2) OK
+3) (error) ERR value is not an integer or out of range # 运行时报错
+4) "v2" # 其他命令正常执行
+
+# 虽然中间有一条命令报错了,但是后面的指令依旧正常执行成功了,没有进行回滚。
+# 所以说Redis单条指令保证原子性,但是Redis事务不能保证原子性。
+```
+
+## 监控
+
+悲观锁:
+
+- 很悲观,认为什么时候都会出现问题,无论做什么都会加锁
+
+乐观锁:
+
+- 很乐观,认为什么时候都不会出现问题,所以不会上锁!更新数据的时候去判断一下,在此期间是否有人修改过这个数据
+- 获取version
+- 更新的时候比较version
+
+使用`watch key`监控指定数据,相当于乐观锁加锁。
+
+> 正常执行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set money 100 # 设置余额:100
+OK
+127.0.0.1:6379> set use 0 # 支出使用:0
+OK
+127.0.0.1:6379> watch money # 监视money (上锁)
+OK
+127.0.0.1:6379> multi
+OK
+127.0.0.1:6379> DECRBY money 20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INCRBY use 20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exec # 监视值没有被中途修改,事务正常执行
+1) (integer) 80
+2) (integer) 20
+```
+
+> 测试多线程修改值,使用watch可以当做redis的乐观锁操作(相当于getversion)
+
+我们启动另外一个客户端模拟插队线程。
+
+线程1: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watch money # money上锁
+OK
+127.0.0.1:6379> multi
+OK
+127.0.0.1:6379> DECRBY money 20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INCRBY use 20
+QUEUED
+127.0.0.1:6379>      # 此时事务并没有执行
+```
+
+模拟线程插队,线程2: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INCRBY money 500 # 修改了线程一中监视的money
+(integer) 600
+```
+
+回到线程1,执行事务: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EXEC # 执行之前,另一个线程修改了我们的值,这个时候就会导致事务执行失败
+(nil) # 没有结果,说明事务执行失败
+
+127.0.0.1:6379> get money # 线程2 修改生效
+"600"
+127.0.0.1:6379> get use # 线程1事务执行失败,数值没有被修改
+"0"
+```
+
+> 解锁获取最新值,然后再加锁进行事务。
+>
+> `unwatch`进行解锁。
+
+注意:每次提交执行exec后都会自动释放锁,不管是否成功
+
+# Redis.conf
+
+```shell
+# 单位, 对大小写不敏感
+# 1k => 1000 bytes
+# 1kb => 1024 bytes
+# 1m => 1000000 bytes
+# 1mb => 1024*1024 bytes
+# 1g => 1000000000 bytes
+# 1gb => 1024*1024*1024 bytes
+#
+# units are case insensitive so 1GB 1Gb 1gB are all the same.
+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INCLUDES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# 可以包含其他配置文件
+# include /path/to/local.conf
+# include /path/to/other.conf
+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NETWORK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# 绑定的本地IP
+bind 127.0.0.1
+
+# 是否是受保护模式
+protected-mode yes
+
+# 端口号
+port 6379
+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GENERAL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
+# 是否开启守护进程,即为后台运行
+daemonize no
+
+# 管理守护进程
+supervised no
+
+# 如果以后台方式允许,就需要执行Pid进程文件
+pidfile /var/run/redis_6379.pid
+
+# 日志级别
+# Specify the server verbosity level.
+# This can be one of:
+# debug (a lot of information, useful for development/testing)
+# verbose (many rarely useful info, but not a mess like the debug level)
+# notice (moderately verbose, what you want in production probably)  生成环境使用
+# warning (only very important / critical messages are logged)
+loglevel notice
+
+# 日志的文件名
+logfile ""
+
+# 默认的数据库数量,默认16个
+databases 16
+
+# 是否显示redis的logo
+always-show-logo yes
+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快照 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# 持久化,在规定时间执行多少次操作,则会持久化到文件.rdb .aof
+# 没有持久化,数据断电即失去
+# 900秒内,至少有一个key进行了修改,进行持久化操作
+save 900 1
+save 300 10
+save 60 10000
+# 之后会执行自己的
+
+# 持久化出错,是否需要继续工作
+stop-writes-on-bgsave-error yes
+
+# 是否压缩rdb文件,需要消耗CPU资源
+rdbcompression yes
+
+# 是否校验rdb文件,如果出错,会自动继续修复
+rdbchecksum yes
+
+# The filename where to dump the DB
+dbfilename dump.rdb
+
+# 持久化文件生成的目录
+dir ./
+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主从复制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
+# 配置主机的ip+端口
+# replicaof <masterip> <masterport>
+
+# 配置主机的密码
+# masterauth <master-password>
+
+# 当 replica 与 master 失去连接或者主从复制在进行时,replica 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设置:
+# yes(默认值),则 replica 仍将响应客户端请求,可能会有过期数据,或者如果这是第一次同步,则数据集可能为空。
+# no , replica 将对所有请求命令(但不包含 INFO, replicaOF, AUTH, PING, SHUTDOWN, REPLCONF, ROLE, CONFIG, SUBSCRIBE, UNSUBSCRIBE, PSUBSCRIBE, PUNSUBSCRIBE, PUBLISH, PUBSUB, COMMAND, POST, HOST: and LATENCY)返回 SYNC with master in progress 的错误。
+# 是否是只读模式
+replica-read-only yes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安全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
+# 设置redis密码,默认是空值
+# requirepass foobared
+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客户端限制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
+# 最大的客户端数量
+# maxclients 10000
+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内存设置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
+# 最大内存容量
+# maxmemory <bytes>
+
+# 内存达到上限的处理策略
+1、volatile-lru: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进行LRU(默认值) 
+
+2、allkeys-lru : 删除lru算法的key   
+
+3、volatile-random:随机删除即将过期key   
+
+4、allkeys-random:随机删除   
+
+5、volatile-ttl : 删除即将过期的   
+
+6、noeviction : 永不过期,返回错误
+# maxmemory-policy noeviction
+
+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 AOF的配置 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#
+
+# 默认不开启AOF,默认使用rdb持久化,大部分情况下rdb完全够用!
+appendonly no
+
+# 持久化的文件名字
+appendfilename "appendonly.aof"
+
+# 同步策略
+# 每次修改就会同步
+# appendfsync always
+# 每秒会同步,有可能丢失1s数据
+appendfsync everysec
+# 不执行sync,操作系统自己同步
+# appendfsync no
+```
+
+# redis持久化
+
+***
+
+面试和工作,持久化都是重点! Redis 是内存数据库,如果不将内存中的数据库状态保存到磁盘,那么一旦服务器进程退出,服务器中 的数据库状态也会消失。所以 Redis 提供了持久化功能!
+
+## 持久化—RDB
+
+在主从复制中,rdb就是备用了!从机上面
+
+![image-20220518101146275](assets/image-20220518101146275.png)
+
+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,也就是行话讲的Snapshot快照,它恢复时是将快 照文件直接读到内存里。
+
+Redis会单独创建(fork)一个子进程来进行持久化,会先将数据写入到一个临时文件中,待持久化过程 都结束了,再用这个临时文件替换上次持久化好的文件。整个过程中,主进程是不进行任何IO操作的。 这就确保了极高的性能。如果需要进行大规模数据的恢复,且对于数据恢复的完整性不是非常敏感,那 RDB方式要比AOF方式更加的高效。RDB的缺点是最后一次持久化后的数据可能丢失。我们默认的就是 RDB,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修改这个配置! 
+
+有时候在生产环境我们会将这个文件进行备份! 
+
+rdb保存的文件是dump.rdb都是在我们的配置文件中快照中进行配置的!
+
+### 触发机制
+
+1. save的规则满足的情况下,会自动触发rdb原则
+2. 执行flushall命令,也会触发我们的rdb原则
+3. 退出redis,也会自动产生rdb文件
+
+### 如何恢复rdb文件
+
+1.只需要将rdb文件放在redis启动目录就可以,redis启动时就会自动检测dum.rdb文件,恢复其中数据
+2.rdb文件存放的位置
+
+### 优缺点
+
+**优点:**
+
+1. 适合大规模的数据恢复
+2. 对数据的完整性要求不高
+
+**缺点:**
+
+1. 需要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操作,如果redis意外宕机了,这个最后一次修改的数据就没有了。
+2. fork进程的时候,会占用一定的内容空间
+
+## 持久化—AOF
+
+将我们的所有命令都记录下来,history,恢复的时候就把这个文件全部在执行一遍!
+
+![image-20220518102710826](assets/image-20220518102710826.png)
+
+以日志的形式来记录每个写操作,将Redis执行过的所有指令记录下来(读操作不记录),只许追加文件 但不可以改写文件,redis启动之初会读取该文件重新构建数据,换言之,redis重启的话就根据日志文件 的内容将写指令从前到后执行一次以完成数据的恢复工作
+
+**Aof保存的是 appendonly.aof 文件**
+
+`appendonly no yes`则表示启用AOF
+
+默认是不开启的,我们需要手动配置,然后重启redis,就可以生效了!
+
+如果这个aof文件有错位,这时候redis是启动不起来的,我需要修改这个aof文件
+
+redis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工具`redis-check-aof --fix`
+
+> 优点和缺点
+
+```bash
+appendonly yes  # 默认是不开启aof模式的,默认是使用rdb方式持久化的,在大部分的情况下,rdb完全够用
+appendfilename "appendonly.aof"
+
+# appendfsync always # 每次修改都会sync 消耗性能
+appendfsync everysec # 每秒执行一次 sync 可能会丢失这一秒的数据
+# appendfsync no # 不执行 sync ,这时候操作系统自己同步数据,速度最快
+```
+
+优点
+
+1. 每一次修改都会同步,文件的完整性会更加好
+2. 每秒同步一次,可能会丢失一秒的数据
+3. 从不同步,效率最高
+
+缺点
+
+1. 相对于数据文件来说,aof远远大于rdb,修复速度比rdb慢!
+2. Aof运行效率也要比rdb慢,所以我们redis默认的配置就是rdb持久化
+
+## RDB和AOP选择
+
+### RDB 和 AOF 对比
+
+|            | RDB    | AOF          |
+| ---------- | ------ | ------------ |
+| 启动优先级 | 低     | 高           |
+| 体积       | 小     | 大           |
+| 恢复速度   | 快     | 慢           |
+| 数据安全性 | 丢数据 | 根据策略决定 |
+
+### 如何选择使用哪种持久化方式?
+
+一般来说, 如果想达到足以媲美 PostgreSQL 的数据安全性, 你应该同时使用两种持久化功能。
+
+如果你非常关心你的数据, 但仍然可以承受数分钟以内的数据丢失, 那么你可以只使用 RDB 持久化。
+
+有很多用户都只使用 AOF 持久化, 但并不推荐这种方式: 因为定时生成 RDB 快照(snapshot)非常便于进行数据库备份, 并且 RDB 恢复数据集的速度也要比 AOF 恢复的速度要快。
+
+![img](assets/1363376-20210622212732123-1297981656.png)
+
+# redis发布订阅
+
+Redis 发布订阅(pub/sub)是一种消息通信模式:发送者(pub)发送消息,订阅者(sub)接收消息。
+
+Redis 客户端可以订阅任意数量的频道。 
+
+订阅/发布消息图: 第一个:消息发送者, 第二个:频道 第三个:消息订阅者!
+
+![image-20220518103759533](assets/image-20220518103759533.png)
+
+下图展示了频道 channel1 , 以及订阅这个频道的三个客户端 —— client2 、 client5 和 client1 之间的关系:
+
+![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](assets/20200513215523258.png)
+
+当有新消息通过 PUBLISH 命令发送给频道 channel1 时, 这个消息就会被发送给订阅它的三个客户端:
+
+![image-20220518103925266](assets/image-20220518103925266.png)
+
+## 命令
+
+| 命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 描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|
+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
+| `PSUBSCRIBE pattern [pattern..]`         | 订阅一个或多个符合给定模式的频道。 |
+| `PUNSUBSCRIBE pattern [pattern..]`       | 退订一个或多个符合给定模式的频道。 |
+| `PUBSUB subcommand [argument[argument]]` | 查看订阅与发布系统状态。           |
+| `PUBLISH channel message`                | 向指定频道发布消息                 |
+| `SUBSCRIBE channel [channel..]`          | 订阅给定的一个或多个频道。         |
+| `SUBSCRIBE channel [channel..]`          | 退订一个或多个频道                 |
+
+## 示例
+
+```shell
+------------订阅端----------------------
+127.0.0.1:6379> SUBSCRIBE sakura # 订阅sakura频道
+Reading messages... (press Ctrl-C to quit) # 等待接收消息
+1) "subscribe" # 订阅成功的消息
+2) "sakura"
+3) (integer) 1
+1) "message" # 接收到来自sakura频道的消息 "hello world"
+2) "sakura"
+3) "hello world"
+1) "message" # 接收到来自sakura频道的消息 "hello i am sakura"
+2) "sakura"
+3) "hello i am sakura"
+
+--------------消息发布端-------------------
+127.0.0.1:6379> PUBLISH sakura "hello world" # 发布消息到sakura频道
+(integer) 1
+127.0.0.1:6379> PUBLISH sakura "hello i am sakura" # 发布消息
+(integer) 1
+
+-----------------查看活跃的频道------------
+127.0.0.1:6379> PUBSUB channels
+1) "sakura"
+```
+
+## 原理
+
+每个 Redis 服务器进程都维持着一个表示服务器状态的 redis.h/redisServer 结构, 结构的 pubsub_channels 属性是一个字典, 这个字典就用于保存订阅频道的信息,其中,字典的键为正在被订阅的频道, 而字典的值则是一个链表, 链表中保存了所有订阅这个频道的客户端。
+
+![image-20220518104417240](assets/image-20220518104417240.png)
+
+客户端订阅,就被链接到对应频道的链表的尾部,退订则就是将客户端节点从链表中移除。
+
+## 缺点
+
+1. 如果一个客户端订阅了频道,但自己读取消息的速度却不够快的话,那么不断积压的消息会使redis输出缓冲区的体积变得越来越大,这可能使得redis本身的速度变慢,甚至直接崩溃。
+2. 这和数据传输可靠性有关,如果在订阅方断线,那么他将会丢失所有在短线期间发布者发布的消息。
+
+## 应用
+
+1. 消息订阅:公众号订阅,微博关注等等(起始更多是使用消息队列来进行实现)
+2. 多人在线聊天室。
+
+稍微复杂的场景,我们就会使用消息中间件MQ处理。
+
+# Redis主从复制
+
+ ## 概念
+
+主从复制,是指将一台Redis服务器的数据,复制到其他的Redis服务器。前者称为主节点(Master/Leader),后者称为从节点(Slave/Follower), 数据的复制是单向的!只能由主节点复制到从节点(主节点以写为主、从节点以读为主)。
+
+默认情况下,每台Redis服务器都是主节点,一个主节点可以有0个或者多个从节点,但每个从节点只能由一个主节点。
+
+## 作用
+
+1. **数据冗余:主从复制实现了数据的热备份,是持久化之外的一种数据冗余的方式。**
+2. **故障恢复:当主节点故障时,从节点可以暂时替代主节点提供服务,是一种服务冗余的方式**
+3. **负载均衡:在主从复制的基础上,配合读写分离,由主节点进行写操作,从节点进行读操作,分担服务器的负载;尤其是在多读少写的场景下,通过多个从节点分担负载,提高并发量。**
+4. **高可用基石:主从复制还是哨兵和集群能够实施的基础。**
+
+## **为什么使用集群**
+
+1. **单台服务器难以负载大量的请求**
+2. **单台服务器故障率高,系统崩坏概率大**
+3. **单台服务器内存容量有限。**
+
+## 环境配置
+
+我们在讲解配置文件的时候,注意到有一个`replication`模块 (见Redis.conf中第8条)
+
+查看当前库的信息:`info replication`
+
+```shell
+127.0.0.1:6379> info replication
+# Replication
+role:master # 角色
+connected_slaves:0 # 从机数量
+master_replid:3b54deef5b7b7b7f7dd8acefa23be48879b4fcff
+master_replid2: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
+master_repl_offset:0
+second_repl_offset:-1
+repl_backlog_active:0
+repl_backlog_size:1048576
+repl_backlog_first_byte_offset:0
+repl_backlog_histlen:0
+```
+
+既然需要启动多个服务,就需要多个配置文件。每个配置文件对应修改以下信息:
+
+- 端口号
+- pid文件名
+- 日志文件名
+- rdb文件名
+
+启动单机多服务集群:
+
+## 一主二从配置
+
+默认情况下,每台Redis服务器都是主节点;我们一般情况下只用配置从机就好了!
+
+认老大!一主(79)二从(80,81)
+
+使用`SLAVEOF host port`就可以为从机配置主机了。
+
+有树状模型和普通的1对多模型
+
+![image-20220520153051951](assets/image-20220520153051951.png)
+
+![image-20220520153115865](assets/image-20220520153115865.png)
+
+## 使用规则
+
+1. 从机只能读,不能写,主机可读可写但是多用于写。
+
+   ```shell
+    127.0.0.1:6381> set name sakura # 从机6381写入失败
+   (error) READONLY You can't write against a read only replica.
+   
+   127.0.0.1:6380> set name sakura # 从机6380写入失败
+   (error) READONLY You can't write against a read only replica.
+   
+   127.0.0.1:6379> set name sakura
+   OK
+   127.0.0.1:6379> get name
+   "sakura"
+   ```
+
+2. 当主机断电宕机后,默认情况下从机的角色不会发生变化(此时从机不能进行读操作) ,集群中只是失去了写操作,当主机恢复以后,又会连接上从机恢复原状。
+
+3. 当从机断电宕机后,若不是使用配置文件配置的从机,再次启动后作为主机是无法获取之前主机的数据的,若此时重新配置称为从机,又可以获取到主机的所有数据。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同步原理。
+
+4. 第二条中提到,默认情况下,主机故障后,不会出现新的主机,有两种方式可以产生新的主机:
+
+   - 从机手动执行命令`slaveof no one`,这样执行以后从机会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主机
+   - 使用哨兵模式(自动选举)
+
+> 如果没有老大了,这个时候能不能选择出来一个老大呢?手动!
+
+如果主机断开了连接,我们可以使用`SLAVEOF no one`让自己变成主机!其他的节点就可以手动连接到最新的主节点(手动)!如果这个时候老大修复了,那么久重新连接!
+
+## 复制原理
+
+Slave 启动成功连接到 master 后会发送一个sync同步命令 
+
+Master 接到命令,启动后台的存盘进程,同时收集所有接收到的用于修改数据集命令,在后台进程执行 完毕之后,master将传送整个数据文件到slave,并完成一次完全同步。 
+
+全量复制:而slave服务在接收到数据库文件数据后,将其存盘并加载到内存中。 
+
+增量复制:Master 继续将新的所有收集到的修改命令依次传给slave,完成同步 但是只要是重新连接master,一次完全同步(全量复制)将被自动执行! 我们的数据一定可以在从机中 看到!
+
+# 哨兵模式
+
+(自动选举老大的模式)
+
+***
+
+## 概述
+
+主从切换技术的方法是:当主服务器宕机后,需要手动把一台从服务器切换为主服务器,这就需要人工干预,费事费力,还会造成一段时间内服务不可用。这不是一种推荐的方式,更多时候,我们优先考虑哨兵模式。Redis从2.8开始正式提供了Sentinel(哨兵) 架构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+
+谋朝篡位的自动版,能够后台监控主机是否故障,如果故障了根据投票数自动将从库转换为主库。
+
+哨兵模式是一种特殊的模式,首先Redis提供了哨兵的命令,哨兵是一个独立的进程,作为进程,它会独立运行。其原理是哨兵通过发送命令,等待Redis服务器响应,从而监控运行的多个Redis实例。
+
+![image-20220520152007648](assets/image-20220520152007648.png)
+
+这里的哨兵有两个作用
+
+- 通过发送命令,让Redis服务器返回监控其运行状态,包括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。
+- 当哨兵监测到master宕机,会自动将slave切换成master,然后通过发布订阅模式通知其他的从服务器,修改配置文件,让它们切换主机。
+
+然而一个哨兵进程对Redis服务器进行监控,可能会出现问题,为此,我们可以使用多个哨兵进行监控。各个哨兵之间还会进行监控,这样就形成了多哨兵模式。![image-20220520152042159](assets/image-20220520152042159.png)
+
+假设主服务器宕机,哨兵1先检测到这个结果,系统并不会马上进行failover过程,仅仅是哨兵1主观的认为主服务器不可用,这个现象称为**主观下线**。当后面的哨兵也检测到主服务器不可用,并且数量达到一定值时,那么哨兵之间就会进行一次投票,投票的结果由一个哨兵发起,进行failover故障转移操作。切换成功后,就会通过发布订阅模式,让各个哨兵把自己监控的从服务器实现切换主机,这个过程称为**客观下线**
+
+## 优缺点
+
+优点:
+
+1、哨兵集群,基于主从复制模式,所有的主从配置优点,它全有
+
+2、 主从可以切换,故障可以转移,系统的可用性就会更好
+
+3、哨兵模式就是主从模式的升级,手动到自动,更加健壮!
+
+缺点:
+
+1、Redis 不好在线扩容的,集群容量一旦到达上限,在线扩容就十分麻烦!
+
+2、实现哨兵模式的配置其实是很麻烦的,里面有很多选择!
+
+## 配置
+
+```shell
+# Example sentinel.conf
+# 哨兵sentinel实例运行的端口 默认26379
+port 26379
+# 哨兵sentinel的工作目录
+dir /tmp
+# 哨兵sentinel监控的redis主节点的 ip port
+# master-name 可以自己命名的主节点名字 只能由字母A-z、数字0-9 、这三个字符".-_"组成。
+# quorum 配置多少个sentinel哨兵统一认为master主节点失联 那么这时客观上认为主节点失联了
+# sentinel monitor <master-name> <ip> <redis-port> <quorum>
+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.0.0.1 6379 2
+# 当在Redis实例中开启了requirepass foobared 授权密码 这样所有连接Redis实例的客户端都要提供密码
+# 设置哨兵sentinel 连接主从的密码 注意必须为主从设置一样的验证密码
+# sentinel auth-pass <master-name> <password>
+sentinel auth-pass mymaster MySUPER--secret-0123passw0rd
+# 指定多少毫秒之后 主节点没有应答哨兵sentinel 此时 哨兵主观上认为主节点下线 默认30秒
+# sentinel down-after-milliseconds <master-name> <milliseconds>
+sentinel down-after-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0
+# 这个配置项指定了在发生failover主备切换时最多可以有多少个slave同时对新的master进行同步,
+# 这个数字越小,完成failover所需的时间就越长,但是如果这个数字越大,就意味着越 多的slave因为replication而不可用。
+# 可以通过将这个值设为 1 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slave 处于不能处理命令请求的状态。
+# sentinel parallel-syncs <master-name> <numslaves>
+sentinel parallel-syncs mymaster 1
+# 故障转移的超时时间 failover-timeout 可以用在以下这些方面:
+#1. 同一个sentinel对同一个master两次failover之间的间隔时间。
+#2. 当一个slave从一个错误的master那里同步数据开始计算时间。直到slave被纠正为向正确的master那里同步数据时。
+#3. 当想要取消一个正在进行的failover所需要的时间。
+#4.当进行failover时,配置所有slaves指向新的master所需的最大时间。不过,即使过了这个超时,slaves依然会被正确配置为指向master,但是就不按parallel-syncs所配置的规则来了
+# 默认三分钟
+# sentinel failover-timeout <master-name> <milliseconds>
+sentinel failover-timeout mymaster 180000
+# SCRIPTS EXECUTION
+#配置当某一事件发生时所需要执行的脚本,可以通过脚本来通知管理员,例如当系统运行不正常时发邮件通知相关人员。
+#对于脚本的运行结果有以下规则:
+#若脚本执行后返回1,那么该脚本稍后将会被再次执行,重复次数目前默认为10
+#若脚本执行后返回2,或者比2更高的一个返回值,脚本将不会重复执行。
+#如果脚本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收到系统中断信号被终止了,则同返回值为1时的行为相同。
+#一个脚本的最大执行时间为60s,如果超过这个时间,脚本将会被一个SIGKILL信号终止,之后重新执行。
+#通知型脚本:当sentinel有任何警告级别的事件发生时(比如说redis实例的主观失效和客观失效等等),将会去调用这个脚本,这时这个脚本应该通过邮件,SMS等方式去通知系统管理员关于系统不正常运行的信息。调用该脚本时,将传给脚本两个参数,一个是事件的类型,一个是事件的描述。如果sentinel.conf配置文件中配置了这个脚本路径,那么必须保证这个脚本存在于这个路径,并且是可执行的,否则sentinel无法正常启动成功。
+#通知脚本
+# shell编程
+# sentinel notification-script <master-name> <script-path>
+sentinel notification-script mymaster /var/redis/notify.sh
+# 客户端重新配置主节点参数脚本
+# 当一个master由于failover而发生改变时,这个脚本将会被调用,通知相关的客户端关于master地址已经发生改变的信息。
+# 以下参数将会在调用脚本时传给脚本:
+# <master-name> <role> <state> <from-ip> <from-port> <to-ip> <to-port>
+# 目前<state>总是“failover”,
+# <role>是“leader”或者“observer”中的一个。
+# 参数 from-ip, from-port, to-ip, to-port是用来和旧的master和新的master(即旧的slave)通信的
+# 这个脚本应该是通用的,能被多次调用,不是针对性的。
+# sentinel client-reconfig-script <master-name> <script-path>
+sentinel client-reconfig-script mymaster /var/redis/reconfig.sh # 一般都是由运维来配置!
+```
+
+# Redis缓存穿透和雪崩
+
+***
+
+服务的高可用问题!
+
+在这里我们不会详细的区分析解决方案的底层!
+
+Redis缓存的使用,极大的提升了应用程序的性能和效率,特别是数据查询方面。但同时,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。其中,最要害的问题,就是数据的一致性问题,从严格意义上讲,这个问题无解。如果对数据的一致性要求很高,那么就不能使用缓存。另外的一些典型问题就是,缓存穿透、缓存雪崩和缓存击穿。目前,业界也都有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。
+
+![image-20220520164337367](assets/image-20220520164337367.png)
+
+## 缓存穿透(查不到)
+
+### 概念
+
+缓存穿透的概念很简单,用户想要查询一个数据,发现redis内存数据库没有,也就是缓存没有命中,于是向持久层数据库查询。发现也没有,于是本次查询失败。当用户很多的时候,缓存都没有命中(秒杀!),于是都去请求了持久层数据库。这会给持久层数据库造成很大的压力,这时候就相当于出现了缓存穿透。
+
+### 解决方案
+
+布隆过滤器
+
+布隆过滤器是一种数据结构,对所有可能查询的参数以hash形式存储,在控制层先进行校验,不符合则丢弃,从而避免了对底层存储系统的查询压力;
+
+![image-20220520164434639](assets/image-20220520164434639.png)
+
+## 缓存击穿(量太大,缓存过期)
+
+### 概述
+
+这里需要注意和缓存击穿的区别,缓存击穿,是指一个key非常热点,在不停的扛着大并发,大并发集中对这一个点进行访问,当这个key在失效的瞬间,持续的大并发就穿破缓存,直接请求数据库,就像在一个屏障上凿开了一个洞。
+
+当某个key在过期的瞬间,有大量的请求并发访问,这类数据一般是热点数据,由于缓存过期,会同时访问数据库来查询最新数据,并且回写缓存,会导使数据库瞬间压力过大。
+
+### 解决方案
+
+**设置热点数据永不过期**
+
+从缓存层面来看,没有设置过期时间,所以不会出现热点 key 过期后产生的问题。
+
+**加互斥锁**
+
+分布式锁:使用分布式锁,保证对于每个key同时只有一个线程去查询后端服务,其他线程没有获得分布式锁的权限,因此只需要等待即可。这种方式将高并发的压力转移到了分布式锁,因此对分布式锁的考验很大。
+
+![image-20220520164601716](assets/image-20220520164601716.png)
+
+## 缓存雪崩
+
+### 概念
+
+缓存雪崩,是指在某一个时间段,缓存集中过期失效。Redis 宕机!
+
+产生雪崩的原因之一,比如在写本文的时候,马上就要到双十二零点,很快就会迎来一波抢购,这波商品时间比较集中的放入了缓存,假设缓存一个小时。那么到了凌晨一点钟的时候,这批商品的缓存就都过期了。而对这批商品的访问查询,都落到了数据库上,对于数据库而言,就会产生周期性的压力波峰。于是所有的请求都会达到存储层,存储层的调用量会暴增,造成存储层也会挂掉的情况。
+
+![image-20220520164627927](assets/image-20220520164627927.png)
+
+其实集中过期,倒不是非常致命,比较致命的缓存雪崩,是缓存服务器某个节点宕机或断网。因为自然形成的缓存雪崩,一定是在某个时间段集中创建缓存,这个时候,数据库也是可以顶住压力的。无非就是对数据库产生周期性的压力而已。而缓存服务节点的宕机,对数据库服务器造成的压力是不可预知的,很有可能瞬间就把数据库压垮。
+
+### 解决方案
+
+**redis高可用**
+
+这个思想的含义是,既然redis有可能挂掉,那我多增设几台redis,这样一台挂掉之后其他的还可以继续工作,其实就是搭建的集群。(异地多活!)
+
+**限流降级**(在SpringCloud讲解过!)
+
+这个解决方案的思想是,在缓存失效后,通过加锁或者队列来控制读数据库写缓存的线程数量。比如对某个key只允许一个线程查询数据和写缓存,其他线程等待。
+
+**数据预热**
+
+数据加热的含义就是在正式部署之前,我先把可能的数据先预先访问一遍,这样部分可能大量访问的数据就会加载到缓存中。在即将发生大并发访问前手动触发加载缓存不同的key,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,让缓存失效的时间点尽量均匀。

+ 2 - 2
大数据/kafka/1.kafka笔记.md

@@ -114,7 +114,7 @@ ls /brokers/ids/
 
 * 查看当前zk中所有的主题
 ```
-./kafka-topics.sh --list --zookeeper 192.168.245.21:2181
+./kafka-topics.sh --list --zookeeper 192.168.0.:2181
 ```
 
 ## 4.发送消息
@@ -159,7 +159,7 @@ kafka⾃带了⼀个producer命令客户端,可以从本地⽂件中读取内
 
 如果多个消费者在同⼀个消费组,那么只有⼀个消费者可以收到订阅的topic中的消息。换⾔之,同⼀个消费组中只能有⼀个消费者收到⼀个topic中的消息。
 ```
-./kafka-console-consumer.sh --bootstrap-server 192.168.0.4:9092 --consumer-property group.id=testGroup --topic test
+./kafka-console-consumer.sh --bootstrap-server 127.0.0.1:9092 --consumer-property group.id=testGroup --topic test
 ```
 
 ## 8.多播消息